网站公告
网站调查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新闻内容

随机应变地“塑造”和“留痕”

发表时间:2014-01-08 作者:语文老师 严瑾 阅读次数:1305 

    教学机智中的“塑造”和“留痕”,绝非“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改造”,绝非“黄荆条子”的“强塑”,绝非“拔苗助长”的“超塑”,也绝非为求剑而刻舟的“留痕”,研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不难发现随机应变地“塑造”和“留痕”蕴含着智者的良苦用心。

    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世界呼唤随机应变的“塑造”和“留痕”。儿童是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发展可能性的人。这种发展的可能性离不开儿童生活的现实——新旧世纪之交,它决定了儿童既经历着生活的偶发性,又经历着生活的挑战;在此现实中,一些父母给予儿童较多影响和支持,一些父母给予儿童有限的影响和支持。在儿童的成长历程的某个阶段,教育工作者介入其中,不可避免地处于“替代父母”的关系,这正是儿童进入学校后,家长“很难将适切的标准说出来”,努力在教师身上寻找的某种东西,也是家长对老师抱的殷切希望——老师对儿童的“喜欢”。此处的“喜欢”是一种相当宽泛的含义,将自己的心向着儿童,爱和关心儿童,对儿童自身及其发展充满希望,关注儿童的柔弱和需求的责任感等等。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处于“替代父母”关系中的教师,要进行“塑造”和“留痕”须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共16个):职业的使命感,对儿童的关心,高度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智慧的成熟性在“将这个世界传给年轻一代”时,表现为教育的智慧性,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如启发灵感、激发批判性、产生顿悟、发扬个性、亲历实践、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品质。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世界呼唤以老师对儿童的喜欢和教师的教育智慧,随机应变地“塑造”和“留痕”,教育工作者是否都听见了这种呼唤,可不能充耳不闻。

    儿童成长中的具体情境和时机选择汇聚成随机应变的“塑造”和“留痕”的契合点。教师作为“替代父母”,需要处理好儿童成长中的各种关系、具体情境和相互交流。情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情境是一种经历,“每一个情境都是讲述一件发生在年长和年幼者之间(一位成熟的和一位尚不成熟的人,一位有经验的和一位还没有经验的人之间)的事儿”。要知道,成人施加的影响都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这种影响虽然有限,却非常微妙,引导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不断成熟和成长。如果每一个情境都要求有所行动,这样一个主动的际遇就是教育的时机。如当儿童有冒险的欲望,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就是时机;当儿童希望独立,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支持的教育就是时机;当儿童希望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教师的方向指引就是教育时机。每一个情境中的主动际遇,都会在年长和年幼者之间既产生矛盾,又产生张力。当成人和孩子积极主动地带有意向性地投入教育情境、建立交融的教育关系、选择教育时机、采取某种方式的教育行动,才有希望解决矛盾,形成张力。如2013年6月20日,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了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通过太空称重、神奇单摆、旋转陀螺等5个实验,解决了学生不能亲赴太空感受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的矛盾。这项活动“触及了宇宙的本质”,让学生们产生了获取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等知识的张力,产生了想往太空遨游的张力,更为青少年树立了爱科学、学科学、勇于面对科学风险,美好的科学目标才能实现的理念。

    当教师在行动前、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在教育情境中与教育时机碰撞产生智慧性教育行动时,即汇聚成随机应变地“塑造”和“留痕”的契合点。让契合点汇聚得更多一点吧!

    教育机智和教学机智可凝结为随机应变的“塑造”和“留痕”的教育智慧的内核。教育的情境通常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也不允许自发的或任意性的行动;智慧性的教育行动是以智慧的方式对它的教育行为进行关注,而不是从情境中撤出来反思各种办法和行动后果。范梅南认为机智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和才艺”;机智的人“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和恰当行动的能力”。智慧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状态,机智是充满智慧的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行动,是运用智慧的实践。在教学条件下,机智主要包括教育机智和教学机智。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与孩子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或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它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的经历坦诚相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临场的天赋等方面。教育机智告诉了教育者可以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行动的方式。教育机智能做以下的事(或作用):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受到伤害(主要是心灵上的),让破碎变成整体,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支持个性成长。教育机智是通过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一种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它的目的的。教育机智依赖我们的能力来感知孩子的需求和各种潜力,假如我们不能“听”出孩子内心世界的潜在调子(潜台词),那么就不可能产生出教育机智。教育机智通过创造积极的语言气氛、无声胜有声的沉默、与心灵相通的眼睛、渗透语言功能的动作、具有魔力的气氛、为人师表的榜样运用教育智慧关心和干预孩子。

    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世界各具特殊品质,各有其不同的活力因素,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均在不断变化,随处可见偶发因素,教学机智是指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首先,教学机智将小事变得有意义,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

    充分的备课是随机应变地进行“塑造”的前提。充分的备课包括考虑、预期、想象事情会如何发展;孩子们会怎样体验或看待事情;为教学情境准备意向框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与孩子们相处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考虑越仔细,对偶然情况的反应越敏捷,越能够临时发挥或即席发挥,越能够快速修正偏差,越能够抓住教育时机中富有意义的因素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因素,引向适合学生的性情或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塑造”。其次,接触可能产生奇迹,机智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留下痕迹。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的智力增长,还应将获得的知识、价值和技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相联系。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人,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他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待人真诚吗?尊重他人吗?乐于合作吗?富有责任心吗……只有经常与之接触的成年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与孩子产生际遇,才有可能运用教学机智发现孩子的困难、对孩子的兴趣产生兴趣、让孩子有内心自我产生自律、以幽默去创造新的可能性,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留下痕迹。2012年12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对全球发表演讲时,首先讲了母亲的故事: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还讲了二百多年前,自己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村里的许多人,包括莫言自己,都是他的传人,莫言在田间地头、牛棚马厩、行进的牛车、爷爷奶奶的热炕头,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故事、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莫言说:“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蒲松龄的故事、母亲的故事、大家的故事,在莫言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地痕迹,塑造着莫言的故事,塑造了莫言,将激励着莫言继续讲故事。

    当我们在教育和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临场的瞬间随机应变,表现出恰当的行动能力,主动关心孩子,对孩子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正能量的痕迹,教育机智和教学机智是可以凝结为教育智慧的合理内核的。

    当掩书合卷之时,实有浅尝辄止,认识肤浅之嫌,当我们真心希望随机应变地“塑造”学生,在学生经历中“留痕”之时,尚需要我们多费时日反复琢磨研读该书及其系列,才能达到“塑造”自己,在自己教学经历中“留痕”,深刻领会和理解《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AllRights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