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网站调查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新闻内容

别让孩子等太久

发表时间:2014-01-08 作者:语文老师 刘瑶 阅读次数:1150 

    “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这是翁大铁在他的诗歌《紧紧地拥抱》中描述孩子在卧室终于等到父亲去行晚安吻时的场景。作者描述得十分细腻,字里行间,孩子对父爱强烈的渴求溢于言表,以至于作者在篇末作了这样的反思:“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里站了多久?”简短的话语,却直击我内心深处,叩问我的灵魂,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离开孩子太久,以至于忘记了身后期盼的灵魂?

    这虽是发生在家庭中的场景,与学校教育不尽相同,但是在纯真的孩子心里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而教师的多样性角色中也要求老师当好父母和朋友的角色,所以这样的叩问引申到教师身上既合情合理,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自我的反省,更是对教育的深思。

    教育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聆听孩子的需求。可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失明或者失聪,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孩子的需求,只关注自己知识传授的过程,只注重教学课堂不参杂一丝打扰的完整,而本该是教育主体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却被搁置在身后彷徨无助。那如何去听到、看到孩子的召唤呢?其实当孩子在呼喊我们的时候,那就是他们是在召唤我们。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释怀:那时我刚登上三尺讲台,由于经验极度缺乏,所以我只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而忽视了教学情境和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召唤,我也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天上午,一位平日很内向的学生一直在楼道上徘徊,当我路过之时,她轻轻地叫了我一声,那声音支支吾吾的,叫了一声后便低下头不再做声了。那时经验不足的我,只当是学生在向我问好,我随口应了一声就匆匆离开。整整一天我都没有觉得这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异样,也没有觉得自己给学生的反馈有何不妥,直到下午放学时,另外一位同学悄悄到我办公室来找我,告诉我:“老师,其实今天某某同学心情很不好,她爸爸妈妈要离婚了,她本来想告诉你,请你帮帮她,可是今天上午她开口叫了你之后又不敢说了。老师,你明天能不能开导开导她。”当这个孩子说完后时,我整个人都懵了,顿时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我的感官怎么就那么迟钝,一点信息都不能捕捉到呢?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而言,她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开口向老师倾诉啊,而我完全没有听到她的召唤,聆听她的需求,让她受伤的心灵再次无处疗伤。次日,我及时找到了学生,对她进行了开导,之后的一段时间我都关注着她,尽量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渐渐地微笑又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那件事后,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去“听”:听孩子的言语,更要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需要教师华丽转身,转身将遇见美丽的灵魂。教育本是师生二者共同分享、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不应该只看到教师冰冷的背影,他们内心渴望的是教师转过身来,敞开心扉、真诚地去接纳与尊重自己,给他们充分展示的舞台。哲学家周国平曾经说过每个小孩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眼中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往往怀疑了学生的这种能力,以至于学生在这种怀疑中渐渐失去了“哲学家”的潜质,日益。若我们放下身段,给学生一次信任,我相信学生必定还你一个惊喜。我有幸遇见过这样的惊喜:一次庆祝活动,我把任务全权交给班委来负责,从节目编排、主持人选拔、串词撰写到黑板报设计,本以为会困难重重,但谁知他们仅用一天的时间全部完成,而且十分出彩。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出了让我自叹不如的精彩串词,顿时让我对他们的能力刮目相看。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若没有这次转身与放手,我还要多久才能看到他们的能力?而现在,转过身来的我愈发地渴望遇见更多让人惊喜的美丽灵魂。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二者的双向互动,是言语的沟通、智慧的激发更是灵魂的碰撞。别让一直在追逐我们的孩子,追得太累、等得太久,如果说我们的一次驻足会带给他们无限的信心,那么我们的无数次转身则将会帮助他们塑造一个更完美的灵魂,让他们无畏于前行!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AllRights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