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承办的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第二日活动如期举行。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碧荣,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语文和书法教研员罗良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蒲嘉荣,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毓舜,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教室主任刘莲吟,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余晓华、曹琼英,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卓琼、杨继,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室教研员熊晓以及成都市第五区域联盟兄弟学校、甘孜州色达县结对学校、区内兄弟学校等线上线下4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与研讨。
【6月6日上午场】
01 课例展示
活动伊始,温江区东大街一小数学教研组聚焦“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实践课程”呈现了一场三段式课例教学研究,展现了"经验+数据"的循证教研特色。
课前,邓雪婷老师通过教材对比、课堂观察量表开发及AIC智能诊断,优化问题设计和活动结构,形成“设计方案-探究原理-应用实践”三环节教学框架。
课中,王秋阳老师执教《智慧停车设计师》,以“共享单车停放”为情境,设计“面积固定探索周长变化”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探究原理,促进学生思维从直观到抽象的发展。
课后,唐秋桔老师结合AI数课报告和观察量表分析发现:通过改进,采用“拼-画-想”递进式活动后,学生方案完成率从30%提升至86.6%,数形结合表达能力提升至36.7%。课堂借助“小方片拼接模型”帮助学生抽象推理,并通过真实决策冲突培养多目标优化意识,体现数学实践价值。整个教研活动展现了“以生活为课本,在实践中成长”的教学理念,凸显了AI 赋能循证教研的新样态。
02专家点评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碧荣对此次三段式课例教学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场高质量、有深度、重实效的教研示范。
张所长强调,本次活动聚焦"空间观念与模型意识培养",构建了"理论—课例—反思"的教研闭环;通过AI分析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同时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揭示空间观念"操作→抽象→推理"的培养路径和数学建模"生活→数学→生活"的思维过程。
他特别赞赏温江"智慧教研模式"的创新实践,指出信息化时代优质教研已突破地域限制,期待温江小数教育持续深化实践、共享优质资源,助力成都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03圆桌沙龙
圆桌沙龙环节,东一教育集团和校际联盟学校围绕“集团化研修赋能教师成长”主题,展开“榕树下的生命对话”。
东一本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建以"协作式教师走课"为主线,介绍了分层培养机制如何串联教师成长全过程;
花都小学校长袁丽讲述"133结对模式"助力青年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站好讲台"的跨越;
东一北校区执行校长聂品深情讲述在集团校"文化共生、资源共融"的引领下,通过打造中医药特色课程,实现从"被帮扶"到"主动生长"的蝶变;
永盛小学副校长陈丽娟分享"三化帮扶体系"及"示范-诊断-改进"闭环模式,与集团校共建"教育彩虹桥";
东一杨柳河分校执行校长黄萍则分享了"标准先行+模式引进"的办学经验,通过"见面课-研究课-展示课"的阶梯式培养,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师傅代表徐秋、冯凌等名师坦言"带徒亦是修行",徒弟们现场致谢的温情瞬间,生动诠释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
活动最后,东一教育集团副校长谭波总结:今日‘榕树下的对话'既展现了携手奋进的教育姿态,更传递了师徒传承的教育温度。未来,我们将在榕树见证下互为滋养、携手同行!
04专家总结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蒲嘉荣对上午场活动进行总结:
一以"Rong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发展,通过包容新教师、融合校际资源实现共生共荣;
二集团化办学需把握管理艺术三要素:尊重(看见教师需求)、信任(提供展示平台)、关爱(关注身心健康),实现高效省心管理,激发自主发展;
三强调"教师第一"才能更好实现"学生中心",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
最后,蒲老师充分肯定东一教育集团的实践成果,期待在"Rong教育"引领下共创区域教育新未来。
【6月6日下午场】
01 课例展示
下午时分,温江区东大街一小语文教研组聚焦“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了一场三段式课例教学研究。
课前,巫武帼老师结合AI数课报告与观察量表,分析课堂录音、师生互动频次等数据,精准定位学生语言表达薄弱点;借助AI生成的词频统计、句式复杂度等指标,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课中,刘滨婷老师执教《牧场之国》,设计“朗读感悟—批注赏析—仿写创作”的阶梯活动。在“批注赏析”环节,学生小组合作,用“我注意到……这让我想到……”的句式分享阅读体会;在“仿写创作”环节,学生模仿“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排比句式写作,实现语言迁移运用。
课后,梁莉老师基于AI生成的师生对话占比、高质量表达次数等数据,提炼“三阶六步”策略:感知阶(听读-积累)、理解阶(品析-内化)、运用阶(仿写-创编),为后续教研提供清晰路径。
02专家点评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语文和书法教研员罗良健对此次三段式课例教学展示进行点评,高度评价"这就是东一"。教师精准把握课标,以四幅牧场图构建课堂体系,巧妙运用"小锦囊"支架,形成教学闭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对战乱时期理想王国的向往;课堂实现阅读三层次与教学四维度的融合,通过师生高频互动展现实用性阅读精髓。罗所长特别赞赏教研团队直面问题的研究态度,彰显温江小语教育"教得好、学得活、读得深、研得透"的鲜明特色。
03主题分享
温江区东大街一小副校长高红霞在专题《五育融合视野下集团课程群的构建》中,系统介绍了榕园"育德于心,养德于行"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构建"一核三级五维"课程框架,整合三级课程资源,聚焦五大维度,开发榕园"行智健趣勤"课程群,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采用"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学科界限,实施跨学科主题实践。配套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致力于让每个学生"生动而自然地向上生长",充分体现"融合、协同、共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温江区东大街一小北校区执行校长聂品分享北校区校本课程《本草的世界?世界的本草》。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校本课程;借智借力高校,通过理论与实践、文化与学科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习得劳动技能、增强文化自信。学校采取校地联动 “四大行动”,打造文化环境、成立课程专家智库、开发融合课程、贯穿 “五育评价”,助推课程高质量发展。目前,课程建设成效初显,育人效果突出,未来东一北校区将继续推进课程建设,让中医药文化浸润学生成长,绽放更多教育精彩。
04专家总结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室主任孙泽萍,对此次开放周活动进行总结。她提到东大街一小用280年时间追寻教师发展最优解,核心密码在于三大要素:
一团队支撑体系,教师背后拥有强大的教研团队、师傅和行政领导的全方位支持;
二通过"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融"的开放式管理策略,体现百年东一的包容、开放胸襟;
三系统化课程建设,如"榕温暖 共绽放"的德育课程群和"中草药+"特色校本课程。
孙主任强调,东一模式以"一群人共同成长"的生态,实现了老校持续焕发新活力的教育转型,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活动收官】
以“RONG”为媒,共筑教育新生态
为期两天的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通过主题分享、专题报告、课例展示、圆桌沙龙等多元形式,集中展现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成果。
未来,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将在成都市教育局、温江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依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业引领,以集团化办学为发展引擎,持续深化"RONG"文化理念内涵,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东一经验"。
此次活动充分彰显了市级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成都市第三批中小学教师发展基地校的高质量建设。百年东一的教育智慧在共建共享中焕发新时代光彩,为推进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