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网站调查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新闻内容

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 实施“更有效”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3-10-09 作者:徐和琼 阅读次数:1764 

缘起

新课程倡导:有效的教学应当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百分数的认识》时,一个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这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有效性的思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实践与思考,才能推进课堂的有效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用不同的教学理念作支撑,巧改设计,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在温江区小学生足球联赛中,东二队迎战东一队,场上比分00,正在这关键时刻,东二队员犯规,东一队得到一次罚点球的机会

师:如果你是这次比赛的主教练,你会派什么样的队员上场罚点球?

二、探索问题,形成概念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出示信息: 7号运动员曾经罚点球中过18 3号运动员曾经罚点球中过7 5号运动员曾经罚点球中过21 你觉得谁罚点球的技术高呢?

生说想法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再读信息,深入分析。

师:光看罚中次数行不行?(出示完整信息)3号运动员10次中77号运动员20次中185号运动员25次中21

追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交流想法(要看谁的命中率高,也就是要看每个队员罚中次数占罚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而且足球运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是现实的,从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学习的对象,体会百分数的重要性。】

3、引出百分数,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这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看懂吗?这三个分数表示的是……各个队员进球数占罚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数叫百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4、提出探究问题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

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预设:(1)什么叫百分数?                    2)百分数是怎么写的?

3)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百分数有什么用途?

5、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带着这些问题翻开数学书64页,看书自学。

2)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

1)探究活动一:百分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了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强调的一定是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师画着重

号)

师:而且是几个数相比的关系?(两个数)哪两个数?(师点拨:是一个数

占另一个数的,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生齐读意义,读出关键的地方。

师追问:那这里的 表示什么?(生:表示7号队员罚中次数占罚球总数的90%。) 呢? 呢?

师:通过自学,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百分数也叫百分率、百分比。

师相机点拨:百分率能理解吗?刚才我们选谁罚点球时,比的是他们的进球数占罚点球总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球率或命中率。我们班的近视率,就是指班上近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因此,我们说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板书:百分比或百分率)

2)探究活动二:百分数的读写

师:还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百分数的是怎么写的。师追问:百分数是怎么写的?学生板演。70100 就写成70%,在分子后面加上“%”。(板书:百分号,读作:百分之七十)谁来将后面的两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师: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你认为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的两个圈不能写得太大。

师:你会读这些百分数吗?(师出示10个百分数)齐读。选一个你喜欢的,

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它?

300%    84%     100%     50%      125%

1%      50%       79%      005%    28%

师:你会写百分数吗?老师给你15秒钟的时间,写出上面的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写完了的话,你可以自己出题再写几个。

学生认真书写百分数

师: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把以往教师枯燥的教,学生反复无味的静态读写,变成学生主动想学,兴趣盎然的动态读写。同时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成果,会使写得好的同学充满自豪,写得不够规范的同学充满羡慕,虚心接受,更好地牢记百分数的读

写法。】

认识了这么多百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你发现了什么?

特点:分子有的是小数、整数、有的大于分母、小于或等于分母。这是为什

么?

【设计意图:认识百分数分子的特点,使学生明确百分数分子形成的原因。】三、丰富感知,加深认识

1、举例认识,加深体验。

出示:

①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表示什么?

100%的纯果汁。表示什么?

③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茅台酒的酒精度38%,五粮春的酒精度是52%。谁和谁比?谁占谁的?看来,这三个百分数写在酒瓶上有没有用?

④、在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后,我对这次我国的获奖情况记忆犹新,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这些百分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图)

            

韩国占

185%

    日本占

174%        中国占

          403%

        其他占238%   

 

 

 

问:中国占403%表示什么?你能看出什么?

⑤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⑥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师:看了这两个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更多的、更深刻地认识的过程,更是知识的提炼、升华、总结的过程,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加上老师的点拨,从而让知识的获得水到渠成。】

2、交流信息,丰富认知。

师:大家手中有也不少有关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前后桌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资料中的百分数可能表示什么意思?你从中了解些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百分数的例子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来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思想。】

3、探究活动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这里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们都能理解为百分数吗?课件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5/100。师追问:能吗?凭什么说它能?表示谁

和谁的比?

②绳长是铁丝长的62/100。师再次追问。

③一堆煤重97/100吨。师:猜一猜,这个分数能不能理解为百分数?还不能决定。出示叙述语。现在呢?(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师:谁来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

么情况下分母是100的分数理解为百分数,什么时候不能,从而分析比较百分数

和分数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4、释疑

师:对百分数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不但理解了百分数,还能灵活运用百分数。这节课快结束了,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是怎么探究的,你又有哪些收获?

课堂实施状况:

第一次执教:(执教班级:东一五年级四班 )

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还是在巩固练习中,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注重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深刻地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从课后学生的反馈看,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在“比一比、想一想、说一

说、试一试”等探究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主体性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学习。特别是在学生交流实际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设计过多,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探究活动,课堂节奏显得过快。尤其是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说的还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第二次执教:(执教班级:温江区海科实验学校五四班)

我吸取了第一次教学的经验,并努力克服教学中的不足,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也是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完善对百分数认识。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导入环节——足球比赛中由谁来罚点球的问题,花费时间较多,学生盲目,不知道比进球数占罚球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的认知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沉闷。但我沉住气,没有直接告诉,我学会了等待,等待是数学课完善学生思维的重中之重。于是点拨追问到:光看进球数,行吗?”——不行,“比失球数行吗?”——也不行,“那比什么呢?”, 在教师的细致引导下,最终引出了比各队员的进球数占罚球总数的几分之几,从而引出了百分数。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相碰撞时,我们应搭建一种桥梁。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认知上的差异,于是我灵机一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删去了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的活动,增加了学生说意义的时间,扎实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课后学生的反馈看,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对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等掌握还是比较好,但遗憾的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没有达成,拓展练习不够,课堂容量不大。

两次执教后的诊断与改进

    为什么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老师,可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果却有较大区别呢?从教材安排来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百分数意义的认识、读写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要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不仅要会解释生活中百分数的具体意义,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量相比的关系,以及后续的学习,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要怎样设计学生活动才能达成这些目标呢?首先,教师必须走出“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不要被教学预设羁绊。尊重学生的思维,“顺学导教”的活力课堂,才是我们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理想课堂。

于是,我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撑下,重点思考了“怎么教”的问题,学生既要学的轻松,又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体会到产生百分数的必要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深入地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我从农村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地思考。农村孩子对“罚点球”比较陌生,谁的技术高,从什么方面去比较显得生疏。同样的教学目标,我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情境以及呈现方式,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让学生探究“哪一杯糖水最甜?”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百分数。

第三次执教:(执教班级:万春实验学校五年级一班)

在开课前,我与这个班的孩子进行了课前交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然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什么知识?孩子们都抢着回答:百分数。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我将主要问题简要的罗列在黑板的右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出示四杯糖水,没有糖和水的具体数据,让大家猜一猜“哪杯糖水最甜?”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达成共识:不能比较,还需要知道各杯中糖的重量,水的重量时,接着出示各杯糖水中糖、水的重量,顺势追问:光知道糖的重量能比吗?光知道水的重量呢?那要看什么?比每杯糖水中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知识的获得顺理成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问道:我们知道了每杯糖水中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你能一眼看出哪杯最甜吗?怎么办?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百分数。把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流畅地引入到“探索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意义的概括、百分数的读写”等环节的学习。

从学生反馈看:

整节课学生的兴致很高,思维被真正激活了,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大部分学生都非常专注、投入。在课堂上,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有效展开,其中有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在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成功。本节课,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学会了新知,目标达程度高,学生活动真实、有效。

课后总评:

本节课,教师通过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展示了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与课堂拓展 ,无不结合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直觉思维到数学思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更关注了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思考。并在老师多处巧妙而适时的“追问”、“点拨”下,知识的获得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学生活动不仅使得数学课堂平中见奇,也更好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与方法的体验。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实在有效。实在有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教者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借助感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去认识理性的数学知识,把外在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与学生生成活动方式有机结合,基于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真正地实施“有过程”的教学,从而实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适当的进行教材的整合

教学中,教者用教材或依托教材展开、扩充教材的新教材观,不拘泥于已有

教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巧改教材,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比一比”的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两个比一比的内容:即“由谁罚点球”和“哪个品种发芽情况最好”,其目的都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现实,设计了比一比“哪杯糖水最甜”的活动,深入浅出,学生对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相比的关系印象深刻,学习显得轻松,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能很好的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万春实验学校高段数学组)

我的思考:

通过同一内容的三次教学(一次是城关小学,两所农村小学),我深刻地认识到:

1)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的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前两次教学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不同的学生在认知上是有差异的,在谁“罚点球”的问题,思维明显不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在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点和认知难点后,及时重新调整了教学预案,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了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理清知识发生、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读懂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思维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现实、发展规律等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追寻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设计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引发“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识有真伪,思想与行动结合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数学思考。实施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在适时的点拨中,学生才会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教有所想,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我们的教师才更有智慧,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绽放。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AllRights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