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上午,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和成都温江东大街一小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语文现场)在温江区东大街一小拉开了帷幕。在本次活动中,由东大街一小的王春燕和张琳琳两位语文教师为大家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课例,几位专家作了中肯而有指导性的点评。
第一堂课由王春燕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一课,王老师虽然从事教学工作短短几年,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结构清晰,以学生的问题入手,从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了课文主人公“手”的特点:硬 粗 大 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课文内涵,体会张迎善的伟大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本堂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尤为突出,朗读和仿说都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王春燕老师执教语文课《一双手》
第二堂课由张琳琳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熊猫》,张老师带领孩子们感受了大熊猫的各种可爱,活动设计巧妙整合单元设计,符合低段孩子的特点,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会了方法,学到了知识,熏陶了情感,是一堂活泼生动的语文课。

张琳琳老师执教语文课《大熊猫》
教师上课,不止为了上给学生听,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在课后,东大街一小的邓中文老师和周敏主任分别点评了这两堂课。邓老师建议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有拓展性,要将视野打开。周主任主要结合我区“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提升”及东一的“三生课堂”来展开评价,谈到了这两堂课中的闪光点:生动、生成、生长。

校内老师点评
深圳南山教育集团的三位专家对这两堂课作了高度评价:两堂课例体现了温江的课改成果,教师自己有生长的痕迹,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有成长;对课文的咬文嚼字体现了课堂的语文味;课堂整合度高,综合性强,目标达成度高。同时,专家也提出许多宝贵建议:语文学习不仅指向内容还要指向表达;“师生”和“生生”的对话可以再丰富一些;设计学生活动的着眼点可以再低一点,应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策略。

专家指导
这样的教学教研活动,由科研引领教师教育教学,长此以往,相信老师们会消除教学中的盲目,让我们的教学更有科学性,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教学,以理念支配教学行为,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努力走向智慧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