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东一杨柳河分校数学教研组参加东一教育集团第十六届教学节展评活动,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为教学案例,通过“理论引领+实践示范”的立体化研讨模式,呈现了一场以“立足课堂活动,渗透符号意识”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东一本部、北校区、杨柳河分校三校教师积极参与,为集团校际联动教研模式的创新探索提供了鲜活样本。
课前陈述
活动伊始,杨靖雨老师进行课前陈述。教研组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简洁性与通用性等特点入手,设计了以“实物操作—图形表征—数字符号”的渐进式认知路径。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本节课通过创设“数豆子”的教学情境,构建了“估—数—拨—写—读”的任务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地形成符号化表达,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课例展示
张潇月老师以“数豆子”真实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估数和按十进制整理豆子,直观感受用符号替代实物的价值;并借助AI智能验证系统使估算过程可视化。接着,学生使用计数器拨珠来表示数值,探索百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及“满十进一”的位值原理,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展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课后陈述
何佩芸老师围绕“符号意识”进行了四个层面的分析:通过估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符号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借助计数器拨数操作,提出“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2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符号的位值意义,化解抽象符号的认知难点;结合图形、算式及语言描述等多种表达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符号与真实问题的联系;最后创新引入AI智能分析学生多模态表达数据,使数学符号完成从认知工具到思维载体的升华。
评委点评
在评课环节中,东一本部骨干教师唐秋桔高度评价了这堂课,认为充分体现了“动手操作”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成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提出了优化方向,教师在课堂上要动态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强化思维过程可视化;要锤炼问题设计精准度,以结构化提问驱动"生动—生成—生长"三生课堂的立体化建构。
领导总结
东一教育集团鄢光文校长和东一本部副校长谭波在点评中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了充分肯定。
谭校长再次强调了本次教学节活动主题,要求各教研组紧跟区教科院步伐,依托AiClassroom智能分析报告开展循证教研,深化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提炼教师实践智慧与典型课例,构建"经验+数据"双轮驱动的教研新模式。
鄢校长总结:各教研组要深化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革新,将课堂打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点,为集团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标杆,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转型范式。
本次教研活动充分彰显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本部优质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在集团“共研·共享·共成长”的办学理念浸润下,东一教育集团数学组将
继续深耕“生活化符号教学”特色,积极探索AI赋能循证新教研,将教学行为数据转化为教研改进证据链,以创新教法激活课堂生命力,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让教育教学绽放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