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与普及的平台,也是中医药文物、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重要基地。2004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被命名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激发同学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感受国粹魅力,2025年4月3日,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的同学们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
漫游医史长廊,领略国医之美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中医药大学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中医药博物馆”。一面色彩绚丽的“古代名医屏风彩绘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一位位名医的故事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跃然眼前。
“原来华佗是最早使用麻醉药的医生!”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至今还在被学习呢!”
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踊跃提问,在互动中感受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触摸历史文物,探寻中药之奇
在医史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医药文物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汉代骨针:古人用来针灸治病的工具
清代药葫芦:古代郎中随身携带的“移动药箱”
宋代药碾:见证了中药炮制的千年智慧
“这个铜制的药碾好重啊,古人就是用这个来磨药的吗?”
“药葫芦上面雕刻的花纹真精美! ”
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些“会说话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搏。
巧手细识百草,童心漫种药香
来到“中药标本馆”,琳琅满目的药材标本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名贵的野山参、冬虫夏草和龙涎香
会“变身”的何首乌(同学们学会了辨别真假)
神奇的矿物药材“朱砂”和“雄黄”
“老师,麝香真的是从小鹿身上取的吗? ”
“原来我们平时吃的山药也是中药啊!”
童心传薪火、童笔记新生
同学们从博物馆出来后,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里,在“百草园”认识了许多药用植物,踮脚轻嗅郁金香,趴在地上观察三叶草的“小爱心”,在“医圣广场”聆听张仲景的故事,在“五行花园”感受中医养生智慧。大家纷纷表示:“原来校园里处处都有中医药文化!”眼里闪着光——原来一草一木,皆是千年智慧的种子。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虽然研学活动已结束,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已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生根。那一双双闪烁着求知光芒的眼睛,那一张张洋溢着兴奋的笑脸,都在诉说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相信这次“中医药文化之旅”,定会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难忘的记忆。那一颗颗被点燃的文化火种,终将在未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