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一280校庆特辑】愿学孔子 服务桑梓—曾学传(二)

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1904(光绪三十年)废科举、兴学堂,学传被四川省学务处委为温江学务总理,掌管全县学务。乃将万春书院改为师范传习所,培养初等小学师资,并亲自教授修身、讲经、历史、地理格致等科。次年,师范传习所改为温江高等小学堂,学传兼任该校监督(校长)在管理日常校务和全县学务的同时,用一年多的时间,为该校编写出历史、地理、物产等教材。

1907光绪三十三年)1921年(民国10),先后执教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四川国学院(四川大学前身)、四川法政学堂、四川铁道学堂和陆军弁目速成学堂。国学院为学术界和新文化界培养了郭沫若、李劼人、周太玄、刘晦愚、王光祈、相子敬、蒙文通等众多人才。曾学传在国学院教授理学,编有《宋儒学案约编》作为教材。主持《国学杂志》编纂,创刊号第一页刊载其文《国学杂志义列》,“为全省国学倡,以发扬国粹”为宗旨。

四川大学张志烈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四川杜甫研究学会会长)是曾学传的再传弟子,他在《濯锦录--名宿与旧事中的百年川大》2)中提到:少时入私塾学习,其师李正夫曾师从“有名的经学家‘皂江先生’曾学传”,“传授孔孟之道,重在宋明理学,又以曾先生的著作为教材”,由此接受了正统的国学教育,深受先生治学精神的启发,为以后文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濯锦录--名宿与旧事中的百年川大》2

求学于此的蒙文通(历史学家、经史大师)后来在谈道:“少时从曾先生学,曾先生教以为学须从体认良知入手,谓此理不从身心体认,纵博极群书、剖析毫芒,不过比较于文字,于实理究无所得也。”

摘自成都大学魏红翎副教授

所著《四川国学院史》    学传后返县创办皂江学社和国粹班,亲自讲授国语。1922年(民国11),

再次出任温江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直至1930年病逝。